回望日治時代,不論是街道邊的消火栓人孔蓋,還是鐵軌車輛的零件,台北機廠都曾製造生產。鐵博籌備處透過特展,見證這段台灣鐵道史中的鑄造工藝。
台北機廠興築於1935年,在日治時代名稱為「台北鐵道工廠」,肩負鐵道車輛組裝、維修等工作的重任。遺留建築現為國家古蹟,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現也設址於此地。
要讓車輛真正能跑上鐵軌,需要靠不同零件組裝而成,但每個零件的製作工法又不盡相同。其中,形狀複雜、難以用傳統切削工具或一般鍛造工法產製的零組件,絕對是台北機廠面臨的挑戰之一。
鐵博籌備處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,台北機廠為台灣現存歷史最悠久、規模最完整的鐵道車輛檢修基地。因應車輛維修需求,台北機廠發展出自行製造鐵道車輛與設備所需零組件的能力,以供廠內車輛及機具檢修使用。
例如,針對難以產製的零件,台北機廠會以木材製作模具,再配合翻砂鑄造進行生產。而台北機廠木模間現存日治時期台北市役所消火栓人孔蓋的木模,也顯示台北機廠當時除生產廠內所需金屬零件外,有能力承製其他單位的委託鑄造。
鐵博籌備處表示,為瞭解台北機廠鑄造工法的流程,鐵博籌備處自成立後就著手蒐集相關史料及口述訪談。在「裝模做樣-木模、鑄造技術與台北機廠」特展除展出與鐵道車輛相關的木模及鑄件外,更特別復刻員工澡堂內的水龍頭,搭配砂箱3D列印剖面模型,完整介紹鑄造工序。
鐵博籌備處指出,透過展覽,將呈現台灣鐵道史上逐漸凋零的鑄造工藝與珍貴的車輛部件,再現不同時代鐵道歷史與早期台灣鐵道產業技術。
「裝模做樣-木模、鑄造技術與台北機廠」特展即日起至5月28日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小禮堂展出。
資料來源: https://ppt.cc/fHvohx
留言列表